2021年已经过去,各种投诉热点依然令人难忘。日前,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发布了一份文件。2022年新年伊始,中国消费者协会、人民日报网上舆情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和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,联合梳理出“2021年十大消费者权益保护舆情热点”。
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是:
“车顶维权”事件暴露了车企的服务漏洞;
教育培训机构频繁出走并退费;
个别跨国企业无理拒绝新疆产品侵犯消费者权益;
未成年人线上线下过度消费频繁;
关注品牌餐厅食品安全事件;
消费者个人信息“裸奔”问题突出;
视频平台“超前点播”被称为“套路”的相继取消;
“网络名人”商品被指责过度营销;
国内外奢侈品牌退货政策的“双标”导致不满;
电商平台“活体宠物盲盒”存在侵权风险。
文章中,中国消费者协会希望通过梳理议题清单、解读热点,引发社会各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关注,进一步促进消费潜力释放,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。
回望2021年,消费维权舆情呈现以下特点:一是消费者维权意识持续提升,更加关注维权渠道和消费者维权措施;二是个别行业顽疾引发的消费者权益受损事件屡屡引发舆论争议;三是部分品牌无视消费者诉求,处理维权纠纷缺乏诚意,导致纠纷不断发酵。
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多起舆情事件表明,消费者权益保护仍面临不小挑战。展望2022年,在“国潮”商品趋热、沉浸式业态增多、健康消费规模扩大等新消费场景的驱动下,与新消费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仍将是舆论关注的焦点。同时,“一老一幼”消费群体、农村消费市场等领域也将受到特别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