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6日凌晨,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众号“工信微博”发文称,工信部连夜部署查处“3·15”联欢会曝光的问题。
针对3·15联欢会曝光的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扰民、虚商实名制要求落实不到位等问题,工信部高度重视,连夜组织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地通信管理局开展涉嫌违法违规问题排查。对主体进行调查处置,责令基础电信运营商立即关闭涉事线路,核实涉及个人数据信息的情况。督促互联网平台公司全面清理违法违规智能出境软件销售推广信息。
同时,继续采取有效措施,加强对基础电信运营商、虚拟运营商、呼叫中心企业的监督检查,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企业,加大曝光力度,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网络黑灰产等违法犯罪活动,全力营造安全健康的信息通信消费环境。
据了解,今年央视3·15晚会再次将矛头对准《骚扰手机产业链》,这一次一个意想不到的《帮凶》浮出水面——AI外呼机器人。
据报道,在过去的一年里,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所谓的“呼出”服务的广告。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帮助商家向手机用户自己拨打营销电话,俗称为“电话营销”。这些外呼公司打着“高效触达用户”、“精准招揽客户”的旗号招揽业务,甚至号称可以通过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。
315党的记者根据这些“外呼”网站上的联系方式,分赴多地进行调查。
目前,使用所谓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营销通话已成为行业主流。
首先,机器人不知疲倦,可以没日没夜地打营销电话。其次,智能机器人输出的声音是由真人录音发出的,这使得应答用户很难区分真伪。
据报道,在一家名为知友清的网络科技公司,田经理打开了一个正在运行的系统后台,供客户测试。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了口腔医院智能机器人的语音技能,每句话都有对应的触发关键字。一旦消费者说出相关句子,智能机器人就会转到相应的回复内容。他说,“AI的类型五花八门,这是纯粹的外呼AI,在早期阶段,AI相当于无限接近一个帮你打这个电话的真人。”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的说法,无论是出站智能机器人还是真正的电话推销员,在没有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打这样的营销电话都是非法的。